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丨打造传之久远的经典范本
汇古今之民智 承千载之悠思
卷帙浩繁的古籍经典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也是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基础。激活经典,熔古铸今,是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2016年,由中宣部支持指导,文化部委托国家图书馆组织实施的《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以下简称《百部经典》)编纂项目启动。项目计划用10年左右时间,从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中精选出100部具有代表性的著作,精心打造新时代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体系并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
《百部经典》由著名学者、中央文史馆馆长袁行霈先生担任编纂委员会主任委员,延请饶宗颐、冯其庸、叶嘉莹、陈鼓应等19位德高望重的大家耆宿担当顾问,由国内文史界10余位造诣深厚的专家学者,如瞿林东、陈祖武、许逸民、郭齐勇、田青等组成编委团队。
激活经典、服务当代,
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读者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2017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从国家战略层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作出了部署。《百部经典》正是贯彻落实《意见》的国家重大文化工程。
“激活经典,熔古铸今,立足学术,面向大众”是编委会确立的编纂目标。谈到编纂《百部经典》的意义,袁行霈先生说,百部经典的选择,在时间上上起先秦,下至辛亥革命,在内容上涵盖哲学、文学、历史、艺术、科技等领域。我们的目的就是激活经典,使之从学术殿堂进入寻常百姓家,让经典的生命绵延下去。
为此,《百部经典》制定了极高的编纂标准,即力求编出一套兼具思想性、学术性和大众性的读本,使之成为广泛认同、传之久远的范本,助力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丰富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提振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如何连通古今、扬弃继承、转化创新、服务当代,是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最难的一关。项目启动之初,相关部门深入调研,吸收了众多专家的意见,联合编委会、顾问团队,共同确立了《百部经典》的编纂思路,即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当代眼光审视解读古籍,把那些具有当代价值,对后世有长远影响,符合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有助于解决现实问题,助推社会发展的文化经典选出来。
“我们的目标是寻求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深度契合点。所谓深度契合,就是不能生硬对接,而要以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来提高人们的品德、修养和智慧,要吸取历史经验提高国家治理的水平。”袁行霈先生说。
披沙拣金、着眼普及,
搭建经典与大众之间的桥梁
目前我国存世古籍约有20万种,如何从中遴选最具代表性的100部经典并做好阐释,是编纂的重大课题。
对选目标准,经过多次研讨,编委会形成了五条原则:一是有助于治国理政,二是有助于修身立德,三是能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或根本精神,四是能体现中华民族创造力和生命力,五是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入选书目既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广泛性和多样性,又具有时代特色和世界眼光。
为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百部经典》采取导读、原典、注释、点评相结合的编纂体例,目的是通过“导读”引领读者了解经典作家的生平与思想、作品的诞生过程与核心要旨,做到提纲挈领;通过“注释”对经典文献中的重要字句进行注解、诠释,实现明白晓畅;通过“点评”重点阐述原著的篇章大意,“旁批”揭示经典著作的精华所在,达到画龙点睛。书前有古籍善本书影,卷末附有《主要参考文献》,便于读者阅读和研究。
编委廖可斌教授说:“很多人对古籍经典望之生畏,不敢接近。现在经过这么多优秀专家的解读,再加之导读、注释、点评,可以说已给一般读者扫清了阅读上的障碍。”
这套丛书的一个特点是每部经典的导读约有2万至3万字。这样长的导读在此类图书中并不多见。一般普及类古籍的导读或简介也就两三千字。编纂办公室主任张洁说,两三万字的导读,主要是详细介绍典籍作者的生平、作品的主要内容,以及成书情况、版本源流等,这样做,能使从未听闻过该典籍的读者,也能借此对这本经典有全面了解。
以“群经之首”的《周易》为例,解读人余敦康先生在导读部分,从《周易》经传的形成及其作者、易学思维特点、易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及主要思想流派、《周易》的思想精髓与核心价值、《周易》在中国文化中的特殊功能及影响、《周易》的当代意义等六个部分进行了全面介绍。
积名家之力、聚百家之长,
打造传之久远的经典范本
2024年4月16日,《百部经典》走进淮安市图书馆翔宇讲坛,张洁在作报告
谈到对解读人的遴选,张洁说,每次编纂办公室都会做充分的前期调研,先遴选出多位候选人,再上编委会讨论,直至最后确定。“例如,《杜甫集》的解读人,前期遴选出了四五位,经过编委会的充分讨论、商议,最终选定山东大学的张忠纲教授。
张教授自20世纪70年代就参加杜甫全集的校注,一生倾心杜甫研究,其学术水平学界公认。”张洁说,“除了学术水平为学界公认,还要具有中华传统知识分子的美德,例如,《论语》的解读人钱逊先生,精研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学界公认的大家耆宿,但他为人谦逊低调,用自己的一生来践行《论语》中的做人之道。”
此外,编委会还注重遴选一批在学界崭露头角的青年学者,如《史通》的解读人王嘉川教授,虽然是70后,但他从学生时代就专研此部经典,可谓“十年磨一剑”。“推出年轻学者,是因为他们勤奋、进取、不墨守成规,代表着活力与希望以及新的学术思维、学术潮流,也是对人才政策的宣传。”张洁说。
2024年5月19日,南京江北图书馆(新馆)展出“激活经典 熔古铸今——《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阅读推广展”
《百部经典》自2017年首批10种出版以来,到目前已累计出版八批70种,其中首批图书(10种)荣获第十三届文津图书奖、2017年优秀古籍图书奖普及奖、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第一至五批图书(40册)荣获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10种图书入选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公布的首批向全国推荐的经典古籍及其整理版本。《老子》《论语》《孟子》等7种图书入选2019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拟推荐书目。《楚辞》《杜甫集》《世说新语》《牡丹亭》《三国演义》《桃花扇》《水经注》等24种图书入选2023年全国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
在谈到《百部经典》如何走进人们生活时,袁行霈先生说:“我们并不奢望一位读者能将百部经典全都读完,但至少可以读那么两三部,即使能读通一部也好。我期待着我们的祖国成为书香之国,成为世界各国羡慕的文化强国。我希望,我这个年过八旬的读书人能够看到这一天的到来。”
(本文转自《时事报告》,作者:郑国艳)『相关阅读』
张洁 | 《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项目组织架构及运作特色■ 文章来源:时事报告
编辑 | 杨洋
监制 | 张颀
审核 | 弘文